近日,葛沽鎮(zhèn)殷莊村、北元村聯(lián)合葛沽鎮(zhèn)團委、盤沽馨苑社區(qū)、榮水園第二社區(qū)、榮水園第三社區(qū),共同舉辦了“第四年度村居共建 文化助學活動”暨“2024年夏季‘村居共建 傳承文化’志愿助學活動”開幕式。時代記憶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并帶領志愿者在現(xiàn)場開展非遺拓印體驗活動。
拓印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,它是將石刻或木刻文字、圖案,用紙、墨拍印出來,以便保存和傳播的工藝方法,被廣泛用于珍貴文物碑、版、印章邊款、鎮(zhèn)紙、臂擱、筆筒、扇骨、墨盒、銅鏡、瓦當、畫像磚以及錢幣等的研究保護傳承。
具體操作,就是把一張堅韌的薄紙事先浸濕,再敷在石碑等器物上面,用刷子輕輕敲打,使紙入字口,待紙張干燥后用刷子蘸墨,輕輕地、均勻地拍刷,使墨均勻地涂布紙上,然后把紙揭下來,一張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復制完成了。
活動期間,時代記憶的主講老師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拓印的起源、發(fā)展及其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重要地位,讓在場的人們感受這項非遺技藝的歷史厚重感。
讓我們共同期待,通過更多這樣的活動,孩子們在傳統(tǒng)文化的熏陶下茁壯成長。同時,也希望這樣的文化助學活動能夠持續(xù)發(fā)展,讓更多人受益,共同推動社區(qū)文化教育的繁榮與進步。
近年來,時代記憶持續(xù)開展“非遺進校園”“非遺研學”“非遺進社區(qū)”等系列活動,主動承擔起在中小學生中傳播、推廣非遺文化的社會責任,搭建非遺傳承的橋梁。通過開展非遺研學活動,不斷引導孩子們發(fā)現(xiàn)美、欣賞美、創(chuàng)造美,不斷增強學生們傳承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。
接下來,時代記憶·56個民族非遺中心將繼續(xù)開展“非遺進社區(qū)”“非遺市集”等活動,這些活動不僅是對人文習俗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保護,更是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感染力和影響力的必要途徑。今后,時代記憶將進一步加強非遺文化的宣傳與傳承工作,讓廣大青少年近距離感受非遺的多彩魅力,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(yǎng)更多“小小傳承人”!
|英文摘要| Abstract
Time Memory together with Gegu Town to carry out antique rubbing handmade experience activity
文章來源|時代記憶